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以智勇双全和善于平定叛乱著称。早年经历 李恢初仕益州郡为督邮,因姑父爨习违反法令,他受牵连被免官。但益州郡太守董和惜其才,未予免职。建安十八年(213年),董和推荐李恢到州府任职,李恢在途中听闻刘备进攻刘璋的消息,认为刘备必成大业,便假称益州郡使者北上投奔刘备,受到刘备赏识,留在军中参赞军事。仕蜀经历 归附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破雒城,李恢奉命前往汉中联络马超,成功说服马超归降刘备,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汗马功劳。刘备取得益州后,任李恢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后虽被人诬陷谋反,但刘备力保其清白,升任他为益州别驾从事。 平定南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后,李恢接替邓方出任庲降都督,领交州刺史,镇守南中。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南中豪强高定、雍闿、朱褒相继叛乱。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出兵南中,李恢率中路军进攻益州郡,虽被叛军围困,但智破叛军,与诸葛亮军会师,最终平定南中叛乱,战后被封为汉兴亭侯,加拜安汉将军。 稳定南中:南中平定后,李恢积极调配南中物资,充实蜀汉财政。他还多次平定南夷叛乱,将部分夷人首领迁往成都,从叟、濮部落中征收耕牛、战马、金银、犀牛皮等作为赋税,有力支持了蜀汉的军事和经济。晚年经历 建兴七年(229年),孙权称帝,蜀吴结盟。因交州属吴,蜀汉免去李恢交州刺史职务,改任建宁郡太守,后迁居汉中。建兴九年(231年),李恢病逝。历史评价 陈寿:李恢公亮志业,咸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 杨戏:安汉宰南,奋击旧乡,翦除芜秽,惟刑以张,广迁蛮、濮,国用用强。 李恢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蜀汉政权中不可多得的良将。
发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