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塞尔维亚的漂亮姑娘,19岁那年就决定主攻汉语。受她影响,她女儿也选了中国医疗文化作为自己的追求。母女俩下定决心,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生活。说起来,她们跟中国的渊源还得从祖辈算起,家里三代人都跟中国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那这家人三代为啥对中国这么着迷呢?塔尼亚和她妈妈在中国过得咋样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她们和中国的不解之缘。
塔尼亚是个地道的塞尔维亚姑娘,现在她在北京塞尔维亚文化中心当主任。说起她和中国的故事,得从她爸妈那会儿讲起。塔尼亚爸妈年轻的时候,中国就是他们最了解的东方国度。
以前,前南斯拉夫是头一批承认并支援中国的国家,两国关系一直挺好。那时候,南斯拉夫的两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在中国特别火,还有电影里那首超有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真的给好几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在塔尼亚爸妈还年轻的时候,有种产自上海的布鞋在塞尔维亚特别火,谁要是穿上一双,那就是时尚达人。塔尼亚她爸为了能得到这双独特的布鞋,可真是下了功夫,平时省吃俭用,存了好久的钱。后来,他通过各种办法,终于买到了这双中国制的布鞋。就是靠着这双鞋,他成功吸引了塔尼亚她妈的注意,两人就这么开始交往了。
过了一段时间,塔尼亚的爸妈觉得该结婚了。最后,塔尼亚的爸爸骑着辆中国造的自行车,就把妈妈接回了家。这事儿不光说明他们俩感情好,还代表着两个国家之间的情谊。在这个满是中国味儿的家里,塔尼亚还没上小学呢,就开始知道有个很远的地方叫中国。她那时候就知道,世界上有个国家,名字叫做中国,首都是北京。
在塞尔维亚的文化熏陶中,塔利亚慢慢长大了。她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考进了贝尔格莱德当地的语言学院。心里一直想着父母口中的中国,19岁的塔利亚做出了个挺大胆的决定,和传统不太一样,她决定学汉语。但刚开始学汉语时,原本信心满满的塔利亚就碰到了难题。
她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为了搞定这事儿,塔利亚不再休息玩乐,而是整天捧着本大词典,对着教材一个词一个词地学。校园里,哪儿都能看到她努力学中文的身影。慢慢地,通过她的拼命努力,她开始能进行一些基本的交流了。到大四那年,有次机缘巧合,塔利亚得到了去中国留学的机会。于是,在爸妈的支持下,1993年,塔利亚启程去了中国留学。
刚一到中国,她就被这儿的人们的热心肠给打动了,感觉就跟到了自个儿家似的,一点也不觉得拘束。在这儿,她碰到了好多想法一样的朋友。说到学中文,她有自个儿的看法,觉得光学语言还不够,得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她老在各个城市之间跑来跑去,体验各地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她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一起,参与了包饺子和写毛笔字的活动。在这些共同的经历中,她慢慢对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产生了深厚的喜爱之情。
当她正享受着快乐幸福的时刻,家乡却突然陷入了内战的漩涡。好几百万的人没了家,到处流浪,而她那个才21岁的弟弟,也在战乱里头丢了命。这事儿对塔利亚打击太大,她直接病倒了,一直没能好起来。
塔利亚的朋友们还有老师们纷纷伸出援手,给她带来了中药,还天天管着她的吃喝拉撒。这让她特别感动,觉得心里头暖洋洋的。打那以后,塔利亚就把中国看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1994年,塔利亚圆满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她没急着回塞尔维亚,而是选择先留在中国。她在这儿找了个翻译的活儿干。那时候,她老是在中国和塞尔维亚之间跑来跑去。没多久,这事儿被当地的电视台知道了,他们就请她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塞尔维亚语广播部,当了主持人和记者。
那段时间,她把自己在中国亲身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都讲给了塞尔维亚的朋友们听,还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老外以中国心,透视真实中国》。没想到这本书一出版,就特别受塞尔维亚人的欢迎,让好多塞尔维亚的朋友对那个“既远又亲”的中国有了更深的认识。
之后,塔利亚经由爸妈牵线,跟当地一个小伙子成了家,两人有了个乖巧的女儿,名字叫苏俐娜。
塔利亚为了多陪陪女儿长大,就打算先在塞尔维亚待着不回国了。那段时间,他们过得挺开心的。不过后来,因为好多事情,塔利亚和老公还是决定分开了。离婚之后,塔利亚就自己一个人照顾女儿了。
2004年,塔利亚鼓起勇气,做了个挺大的决定,她带着才6岁的小女儿苏俐娜搬到中国生活。为了给苏俐娜找更好的学习机会,塔利亚直接让女儿进了当地一所幼儿园的学前班。
苏俐娜刚到一个新地方,因为啥都不熟悉,加上说话也跟大家不一样,所以在学校里她总是闷声不响,每天就自己一个人晃悠,连个朋友都没有。塔利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次瞅见女儿画的画,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正当塔利亚为苏俐娜这事儿犯难的时候,
苏俐娜的朋友、隔壁的邻居,还有她的老师们,都给这对母女提供了很多帮助。一到中国的传统节日,他们就会给塔尼亚送上粽子、月饼这些传统吃的。他们对塔尼亚和苏俐娜特别好,就像是一家人一样,陪着苏俐娜适应在中国的日子,还教她说中文。慢慢地,苏俐娜在中国也找到了好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她也变得愿意打开心扉了,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唱歌跳舞比赛,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这让塔尼亚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温情。
苏利娜在中国待了好几年后,汉语说得越来越溜,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都被中国给影响了。她还被中国神奇的中医技术给深深打动,下定决心要当个医生。
2015年那会儿,苏利娜在电视上瞧见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拿了诺贝尔奖,这一下子就把她给激励到了。她心里暗下决心,要把中医跟她们塞尔维亚的老传统医术给融合到一块儿,也想跟屠呦呦那样,给社会出点力,做点贡献。
当苏俐娜已经在中国过得挺自在的时候,塔尼亚又做了一个大决定,那就是让女儿回塞尔维亚上高中。但苏俐娜心里始终惦记着中国,经过几年的拼命学习,她终于考上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再次回到了久违的中国。
塔利亚全力挺女儿的决定,真没想到,20年后女儿会走上和她一样的路。这不,母女俩又一起来了中国。苏俐娜选择在大学里进一步学习,钻研中医技术;而塔利亚呢,她在山东高速集团塞尔维亚分公司开始了新工作。到了2020年疫情那会儿,塔利亚还当上了中国派到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的翻译,为中塞两国的情谊添砖加瓦。
现在,塔利亚和她妈妈已经在中国呆了十多年,她们亲自经历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塔利亚还当上了北京塞尔维亚文化中心的头儿,往后她打算继续当中塞友谊的纽带,把塞尔维亚的文化传到中国,而且,还要让塞尔维亚人更多地认识中国文化。她直接说,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友谊铁得很。
看了她们一家三代和中国的不解之缘,你有什么感想呢?来,直接在评论区说说吧。要是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那就点个赞,再帮忙转发一下,我,让你随时掌握更多精彩内容。
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