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射线反射率简介
X 射线反射率(X-ray reflectivity,XRR)是一种分析薄膜厚度、粗糙度、密度的表面分 析方法。XRR 的基本原理是利用 X 射线在薄膜表面及界面的反射及折射光的相互干涉,它 和我们了解的 XRD 的衍射原理无关,因此 XRR 不止可以分析结晶薄膜,也可以分析无定 形薄膜。
XRR 的主要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可用于分析单晶、多晶、无定形、可见光下不透明材料等 即能分析单层薄膜,也能分析多层薄膜 可分析膜层厚度为纳米级(约 0.1~1000nm) 测试准确且敏感,对样品表面和界面粗糙度要求高(<3~5nm) 测试过程快速且无损 数据需要计算分析,多层膜分析建模具备一定难度 无法分辨电子密度相当的膜层X 射线反射率原理
X 射线的反射和折射
X 射线和其它电磁波一样,在和物体发生作用时能产生反射、透射、折射、散射、吸收 等现象。本文讨论的 X 射线默认为 Cu Kα1 (λ=0.15406nm)。
展开剩余92%光在两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通常会发生反射和折射,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定义了入射方向和折射方向的关系。我们再了解一下全反射的概念:当光线从一种光密介质(较高折射率)进入到光疏介质(较低折射率),在入射角(入射光和法线夹角)大于某个临界角时,所有光线都被反射而不出现折射,这种现象就是全反射。
对于 X 射线而言,假设空气折射率为 1,其他所有介质的折射率都略小于 1。所以 X 射线和物质发生作用时,可以在非常小的掠入射角以下发生全反射(通常 0.2~0.4°)。为了保持Snell's law 和 XRD 中的入射角/折射角的定义一致,我们在这里将入射角/折射角统一定义为X 射线和样品表面的夹角,并将 Snell's law 以如下图中形式表示:
当 X 射线以小于某临界角的入射角打向样品时,发生全反射,该角度称为全反射临界 角 θc。即当 θ1<θc 时发生全反射,没有 X 射线进入样品,当 θ1>θc 时有 X 射线进入样品。折射光会在膜层界面上继续发生反射和折射(见上图),表面/界面之间的反射光束互相干涉,则形成具有周期性的干涉条纹。
X 射线的吸收
当 X 射线的入射角度在临界角附近时,折射进入样品的光束几乎与样品表面平行,入射深度也极浅,考虑到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影响,此时 X 射线入射深度 ttot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随着入射角继续增大,反射光强度会大幅度降低,同时折射光其入射深度会大幅增加。
其中 μ 被称为 X 射线吸收系数,μ 和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密度相关,通常情况下,密度越大的材料,其吸收系数越大。下图中展示了三种不同材料 Si、Cu、Au 的 X 射线反射率及入射深度随着入射角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见,反射率曲线在低角度段几乎水平,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之后,反射率开始大幅下降。与之对应,X 射线入射深度则迅速上升,并在高角度段趋于平缓。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密度最大的 Au 临界角最大,X 射线入射深度最浅。
X 射线的漫散射
电磁理论中的菲涅尔方程(Fresnel formula),解释了光在不同折射率的物质中传播的行为,反射光、折射光强度和相位的关系。
而当 X 射线照射到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物质表面或界面时,我们就不能忽略漫散射的存在。漫散射会造成 Fresnel 反射系数减小,表面/界面处的镜面反射 X 射线能量守恒将发生偏离,从而,相应干涉强度将发生变化。
总之,在 X 射线和物质发生作用时,不同的物质和样品结构就形成了特定的 XRR 曲线。我们也就能从 XRR 曲线反推出样品的各种结构信息。
XRR 和膜层结构的关系
介绍完了 XRR 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接下来我们详细看一下 XRR 图谱究竟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样品结构信息,以及样品结构会对 XRR 图谱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通过下图对 XRR 曲线有个整体的认识。如图所示,在反射率曲线上,薄膜表面和界面的反射光互相干涉形成了周期振荡的干涉条纹,这种厚度振荡条纹最早在1931 年由 Kiessing 提出,因此也被称为 Kiessing Fringes。而整条 XRR 曲线可以认为是厚度d、密度 ρ、表面/界面粗糙度 σ、X 射线波长 λ 的函数。后面我们将对这些变量进一步解释。
厚度
下图中展示了不同厚度的 Au 沉积在 Si 衬底上的 XRR 曲线,由于 X 射线反射强度在临界角附近动态变化范围极大,XRR 纵坐标通常采用对数坐标展示。随着膜厚度的变化,干涉条纹的振荡周期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膜越厚,峰越窄,峰的振荡周期越小。
单层薄膜的厚度可由两个相邻的振荡峰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近似估算:
从薄膜厚度和干涉条纹振荡周期的规律可以得知:XRR 测试膜厚的下限主要取决于测试角度范围,而上限主要取决于测试仪器的分辨率(仪器能否分辨更小的 Δθ)。
密度
下图展示了相同厚度的 SiO2、Cu、Au 薄膜沉积在 Si 衬底上的 XRR 曲线。前文我们提到过,物质密度的大小会影响 θc 的大小,从图中也可以观察到,材料密度越大,θc 越大。材料的密度同时也会影响反射光强,密度越大,高角度段的反射强度越大。 另外,上下两层物质的密度差也会影响干涉条纹的振幅,密度差异越大,振幅越大。
粗糙度
这里的粗糙度分为表面粗糙度和界面粗糙度两种情况来考虑,下图中展示了 Au 薄膜表面粗糙度和 Si 衬底界面粗糙度几种不同的情况的 XRR 曲线。从图中可以总结规律如下:表面粗糙度越大,XRR 的强度会下降的更快。界面粗糙度越大,干涉条纹的振幅会减弱。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界面粗糙度还包含了深度方向上的密度变化,当我们在分析XRR数据时,如果拟合不好曲线,也不妨考虑一下界面附近材料的密度梯度变化。
四、XRR 样品和仪器配置要求
样品要求
XRR 测试对样品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样品在宏观上要尽可能的水平; 样品在微观上,粗糙度要足够低(<3~5nm),表面看上去应如镜面; 样品在 X 射线光路方向上最好大于 5mm; 薄膜和衬底,或薄膜和薄膜之间应有明显的密度差(>5%)仪器配置
用于测试 XRR 的 X-ray 应为平行光,且尽量收束。西湖大学物质科学平台目前在运行的高分辨薄膜 XRD、原位 XRD 均可满足 XRR 测试条件。以高分辨薄膜 XRD 为例,该仪器配有 6kW Cu 转靶点光源、Montel mirror 平行光配件、Ge(022)和 Ge(004)单色器、不同大小的准直器(0.02mm~2mm)。另外该仪器配有 Rotary Absorber 自动旋转衰减片,在 XRR 这种强度动态变化范围大的测试中,可以免于手动插入衰减片(否则需要分段测试,再对数据进行拼接)。同时,次级光路上配有分析晶体,其高分辨率可以满足超厚样品的分析需求。
五、XRR 数据拟合分析
Leptos 软件
本节我们将介绍使用 Bruker 软件 Leptos 来分析测得的 XRR 数据。
薄膜拟合分析
这里以 Si 衬底上沉积了 10nm Pt/35nmTa 薄膜样品为例介绍使用 Leptos 对 XRR 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的步骤。
导入数据
首先需要将测试数据转换为*.raw 格式,点击“import”按钮导入测试数据。
通过工作窗口排列按钮,我们可以将工作窗口切换到自己需要的排列方式。通过点击工作窗口下面的标签,可以进行切换。执行不同的操作时,这里的标签也不同。
厚度 FFT 估算
切换到“experiment”窗口,不同 raw 文件版本这里的参数显示会略有不同。勾选上“edit”,确认将“Bragg reflection”输入为“0 0 0”,“Geometry”为“Symmetric”。
在“Plot”窗口下,按住“shift”键在图谱上单击,将出现蓝线,再单击一下出现红线,红蓝线之间为我们所需要的计算范围,一般可以从临界角前的平台区,选取到信噪比较好的振荡峰结束。
切换到“FFT”窗口,可以查看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图谱,最大峰位即为两层薄膜叠加厚度值,前面两个小峰为单层厚度值。
建立样品模型
接下来我们需要建立样品模型,点击“new”按钮,新建一个样品模型窗口。在窗口中“SUB”后的“Material”下拉选单中,从数据库中选择衬底材料。
点击上方“insert”,在衬底上方插入两层薄膜,依次选择薄膜材料,并选择“density”。接着输入薄膜预计厚度和粗糙度。
设置扫描参数
进入“Simulation parameter”窗口,输入扫描参数。
设置仪器参数
进入“Diffractometer”工作窗口,选择仪器参数,这里选择“Not used”,不使用仪器参数模拟。
模拟 XRR 曲线
点击工具栏“Simulate”按钮,左侧生成 Sim 曲线。
生成拟合曲线
接下来,我们需要把模拟曲线和测试曲线进行转化,生成拟合曲线文件,具体如下:
在左侧 Project 目录点击“Folder”,随后进入“Transformation”工作窗口。
分别将 Sim 曲线和测试曲线导入“Reference Curve”和“Operative Curve”,注意不要搞反。
在“Vertical”下拉选单选择“Maximum”,然后点击“Transform”,将两条曲线最大值归一化。
最后点击“Create Fit Curve”,生成拟合曲线文件。
执行拟合
为方便观看,可以将工作窗口切换为如下图排列方式。进入上一步生成的拟合曲线文件“Fit Curve”,在“Options & Cost Function”选择拟合方法为“Genetic algorithm”。在“Sample”窗口中,依次点击所有需要进行拟合的参数,在上方勾选中“Fit Automatically”,这些需要拟合的参数将变成下图中红框的形式。可以通过
“Min/Max”滑块调整模拟曲线,在右下角“Plot”窗口观察两条曲线吻合情况。
在“Plot”窗口按住“shift”单击,选择需要拟合的区域。随后点击工具栏“Start Fit”,软件将进行自动拟合。
拟合说明
若“Sample”中拟合参数变黄,说明达到限值,可根据情况在“Min/Max”中修改限值。若拟合曲线不收敛,考虑表面或者界面是否存在氧化层、密度梯度变化等情况。结果相差太大也要考虑初始结构模型是否存在错误。
更多使用方法可参考软件使用说明 LEPTOS Quick Start Guide、LEPTOS User Manual。
拟合结果保存
“File”>>“Save as”可保存 Project .ray 文件。
双击“Plot”图谱,可在弹出窗口中导出曲线文本数据或图像。文本数据可“Copy”到txt 或 excel 文件中保存。
参考文献
X-ray thin-film measurement techniques_V_X-ray reflectivity measurement. Miho Yasaka, Rigaku Corporation.
Thin film and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by specular X-ray reflectivity. E. Chason & T. M. Mayer.
Influence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near-surface depth analysis from X-ray reflectivity measurements. Yoshikazu Fujii.
LEPTOS Quick Start Guide. Bruker AXS
发布于:浙江省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