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重利好支撑 火电盈利持续修复)
年初以来,煤炭价格持续回落,推动火电行业盈利修复;新能源业务规模扩张,推动盈利水平稳步提升。长期来看,随着火电收入体系由单一电量驱动转向“容量+电量+服务”三元结构转型,行业价值有望迎来重估。
7月30日,华能国际发布火电行业首份半年报。根据公司披露,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0.32亿元,同比下降5.70%;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92.62亿元,同比增长24.26%。
自年初以来,煤炭价格持续回落,带动火电板块盈利持续改善;新能源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推动火电公司业绩稳步提升。多家券商分析指出,三季度,煤炭价格预计同比仍有降幅,煤电盈利改善或将延续。
煤价低位运行
根据华能国际披露,二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16.97亿元,同比下滑3.3%;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2.89亿元,同比增长50.07%。1-6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20.32亿元,同比下降5.7%,实现归母净利润92.62亿元,同比增长24.3%。
华能国际表示,公司上半年利润增长一是由于燃料成本的持续降低,带来火电利润的同比增长,二是由于新能源发电业务规模的有序扩增,带来光伏板块利润稳中有增。
自年初以来,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继续缓解,供需延续宽松局面,煤价整体呈现下跌趋势。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动力煤Q5500均价约为655.71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42.51元/吨,同比下滑17.85%。其中,一季度,动力煤Q5500均价约为605.51元/吨,同比减少78.69元/吨,同比降幅达11.5%;二季度,动力煤均价540.97元/吨,同比减少122.08元/吨,同比下降18.41%。截至7月30日,Q5500动力煤报623元/吨,同比下降18.99%。
长协方面,1-6月,长协价持续承压下行,Q5500长协价格由年初693元/吨降至669元/吨,跌幅3.5%;区间均价由2024年同期的704元/吨降至682元/吨,同比下降3.13%。进口方面,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1-6月,广州港外贸动力煤印尼烟煤Q4200、Q4800、Q5500价格分别为540元/吨、633元/吨和725元/吨,分别同比下降11.48%、15.15%和17.99%。
华能国际表示,上半年,公司抓住市场有利时机,优化采购策略,燃料成本控制成效显著。1-6月,公司累计采购煤炭8713.67万吨,同比下降10.70%;境内除税发电耗用标煤单价人民币917.05元/吨,同比下降9.23%。
根据华源证券测算,5500大卡入炉煤价每下降100元/吨,预计可带来0.02元/kWh的成本下降。受煤炭价格下降因素影响,上半年,华能国际火电板块税前利润汇总金额为人民币80.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6亿元,同比增幅79.06%。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A股30家火电公司中共有10家火电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含扭亏)公告,其中7家公司实现经营业绩同比翻倍。除华能国际外,上半年,建投能源、京能电力、华银电力、豫能控股等火电公司均实现业绩同比正增长。
根据建投能源披露,2025年1-6月,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153.39%;京能电力预计,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28亿元至21.12亿元,同比增长103.24%-137.74%。实现扭亏的火电公司中,华银电力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至2.2亿元,同比增长3600%-4400%;豫能控股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500万元至12000万元,同比增长321.57%-379.88%。
建投能源表示,2025年上半年,煤炭市场价格中枢持续下移,公司通过优化燃料采购管理和存量债务利率、降低资金成本等方式,多措并举提升火电主业经营效益。京能电力表示,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强燃料成本管控,燃煤成本同比显著下降,经营业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长江证券分析指出,三季度以来,煤价虽有上行,但截至7月29日,现货煤价较2024年三季度同比降幅依然超200元/吨,与二季度平均降幅接近,煤电盈利改善或在三季度延续。
新能源业务稳步扩张
除火电板块外,2025年上半年,华能国际新能源业务继续保持了高增长态势。
根据华能国际披露,上半年,公司累计新增并网可控发电装机容量7.99GW。其中,公司新增风电装机量1.9GW,同比增长90%,新增光伏装机量4.3GW,同比增长115%。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可控发电装机容量152.99GW,其中风电和光伏装机将分别为20.04GW和24.05GW,分别同比增长21.31%和59.38%。在装机持续扩张的拉动下,上半年,华能国际公司光伏板块税前利润汇总金额为人民币18.23亿元,同比增加5.78亿元,增幅达46.25%;公司风电板块二季度利润总额达到16.58亿元,同比增长2.6%,与一季度同比下降6.71%相比实现由负转正。
同时,京能电力披露,2025年公司积极开拓电力市场,新能源板块盈利大幅增长。近年来,伴随“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火电公司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根据华能国际披露,2022-2024年,公司风电可控发电装机容量由13.6GW提升至18.11GW,光伏装机容量由6.28GW提升至19.84GW。期间,公司风电发电税前利润总额由62.35亿元升至67.72亿元,光伏发电税前利润总额由11.48亿元提升至27.25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39.12%,同比提高6.34个百分点。
收入补偿支撑长期发展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将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其中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灵敏反映电力市场供需、燃料成本变化等情况;容量电价水平根据转型进度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并逐步调整,充分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价值。在此框架下,火电收入体系由单一电量驱动转向“容量+电量+服务”三元结构。
《通知》明确,煤电容量电价按照回收煤电机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方式确定。通过容量电价回收的固定成本比例,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确定,2024-2025年,多地区回收固定成本比例为30%;2026年起,将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相关数据,2024年,全国煤电机组累计获得容量电费950亿元,折度电容量电价为2.07分/千瓦时。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指出,伴随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落地,中国煤电机组盈利模式将发生长远变化,未来煤电将逐步扮演新型电力系统中支撑性电源角色,电量电价对收入影响幅度降低,容量电费、辅助服务、电力现货等则将贡献更多收入。开源证券表示,随着容量补偿、辅助服务市场弥补电力可靠性价值、灵活性价值传导机制,煤电商品属性有望逐步还原,煤电行业盈利水平对上游煤价和下游电价的敏感性有望逐渐降低。
据测算,2026年,全国煤电装机量预计将达到11.5亿kW,容量补偿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900亿元/年,较2024年增加约950亿元,占行业总营收比重由12%提升至20%。
此外,202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称“《规则》”)。规则明确,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原则,优化各类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电力辅助服务费用传导机制,充分调动可调节资源主动参与系统调节积极性,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信达证券分析指出,在新能源快速高比例渗透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系统性调节需求将随着日益增大的新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而提高,对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和容量支撑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在系统供需不平衡情况愈发突出的情况下,系统中以煤电为主的调节电源有望持续收益,辅助服务价格有望持续提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披露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辅助服务补偿费用合计278亿元,占上网电费比例达1.9%。其中,火电企业获得的补偿占比达91.4%。中信建投证券分析指出,火电具备天然的调节能力、响应速度与基础设施配套优势。在调峰、调频、备用等市场中,具备灵活性改造能力。根据广发证券测算,到2030年,辅助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880亿元,其中火电辅助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752亿元,行业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0%-25%。
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